想必大家都清楚立冬是哪天,和它比较相近的冬至又是哪一天大家知道吗?没错这两个十分相似的节气就是会很容易被大家弄混,但是只要你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两个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我们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很多节气一样,每一个节气都代表这不同的含义,而且每一个节气的习俗也是不一样那个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立冬和冬至吧!
一、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意思不同,日期不同,气候不同,天文位置不同,习俗不同。
1、意思不同
立冬表示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表示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3、气候不同
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
4、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5、习俗不同
立冬习俗主要有迎冬、贺冬、吃水饺。在我国南方,人们会在立冬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立冬会吃饺子。冬至一般吃饺子、馄饨、羊肉、萝卜、八宝粥等食物。
二、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
“平气法”用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三、立冬的由来
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
立冬时节既然是作物收成和动物冬眠的季节,也代表着冬天的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都在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然后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在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此表示冬天正式来临。
一候水始冰:表示节气期间水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表示节气期间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里的雉一般指像野鸡一类的大鸟,里面的蜃则指大蛤,表示节气一到,像野鸡的大鸟就很少看到了,不过这时在海边却能经常看到大蛤,所以人们都认为是雉入水后变成大蛤了。
立冬和冬至单从名字上我们就知道这两个是不一样的节气,立冬是代表着冬天得来临,而冬至这是冬天的最冷的时刻来临,而且每一年的立冬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包饺子,冬至呢就会吃八宝粥、羊肉、萝卜等等,这些驱寒的食物。关于立冬和冬至的区别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查询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