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中秋节,而且喜欢中秋节特色美食的人也非常多,并且因为每年中秋节都会放假,所以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日的人都会提前计划好中秋节放假要去哪里玩,甚至有的人还会提前几天或者提前一个多月查看中秋节放假安排,然后好好规划中秋节要怎么度过。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这些传统活动也非常受到人们的喜欢。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特色美食吧!
一、中秋节特色美食
Top 1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逢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人们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形容了月饼的美味。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中首次提到了“月饼”这个名称,杭州民间传说月饼象征着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日的美点。如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月饼,有传统的豆沙、莲蓉,也有创意的冰皮、巧克力口味。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月饼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它将人们的思念、祝福和团圆之情融入其中,成为了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Top 2吃鸭子
在中国云南,仫佬族乡亲们都会在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以买饼子、杀鸭子的方式来欢度传统节日。传说中,仫佬人过去居住的地方风景如画,生活富足。然而,有一年突然来了一群凶恶的"番鬼佬",给仫佬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为了反抗侵略者,一对卖糖佬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决定带头组织抵抗。他们利用卖糖的机会来串联村民,成功地在八月十五晚上发动了一次反抗行动,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则跳入河中,转化成了鸭子。为了纪念这个胜利,仫佬人每年的八月十五都会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这个传统节日不仅是一次庆祝胜利的盛宴,也是对仫佬人勇敢精神和团结力量的弘扬。
Top 3吃田螺
在中秋节期间,广州的民间有一项特别的食俗,那就是食用田螺。早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中就有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食用田螺可以明目。经分析发现,田螺肉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这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食用田螺被认为可以改善视力,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而为什么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用田螺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没有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吃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的民间,许多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这成为了中秋节的特色美食之一。食用田螺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美味的追求。
Top 4吃芋头
中秋节期间,人们在食用芋头时寓意辟邪消灾,并表达了对邪灵的不信任。在清乾隆《潮州府志》中有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将芋头比喻为剥去鬼皮,这种做法展现了钟馗驱鬼的气概,令人敬佩。食用芋头的习俗源远流长,人们相信它能够带来吉祥和平安。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食用芋头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芋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是一种健康的食材。因此,在中秋节享用芋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祈求吉祥安康。
Top 5 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人们喜欢饮用桂花酒,这已经成为节日的一种美妙享受。当人们仰望着月中的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便能够欢庆合家甜蜜美满,团聚欢聚一堂。桂花不仅仅是观赏植物,还具有食物的价值。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这样的诗句。可见,我国饮用桂花酿造酒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桂花酒的制作精细,口感芳香,香甜可口。它不仅能够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桂花的独特魅力。因此,饮用桂花酒已成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二、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月神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对于月亮这个神秘的天体有着崇高的敬意,认为它是世界的本源,是万物生长的摇篮,也是人们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举行祭祀月神的仪式,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这个习俗被称作“祭月”或“拜月”,也就是中秋节最早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宋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节日,并开始流行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包括赏花灯、耍花枪、舞龙舞狮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三、中秋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1.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吃月饼 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6.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7.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如果大家想知道中国各个地区的中秋节特色美食有哪些可以看一下小编介绍的内容。当然了,除了一些特色美食之外,中秋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活动,而且这些活动也非常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果大家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当然了,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参加这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