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春,崇厚在天津机器制造局的老树下,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

1868年,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七月,中美两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签订了一份续增条约,像是给世界加盖了一枚淡淡的印章。
1869年,秋天的脚步轻轻踏来,中英两国的蝴蝶在《新定条约》和《新修条约善后章程》的落叶间飞舞。
1870年,天津教案的火焰在春风中燃烧起来,犹如一幕悬疑又惊心动魄的戏剧。
1871年,日本兵在天津的阳光下,签订了《通商章程》。
1872年,一只清朝的小船载着未来的希望,首次向大洋彼岸的留学生缓缓驶去。
1873年,左宗棠如草原上的雄鹰,平定了西北回民起义,马蹄声碎,残阳如血。
1874年,日本兵像一群蚂蚁,悄无声息地入侵了台湾乔。
1875年,云南的马嘉理事件如一个不稳定的火药库,引爆了中英两国的紧张关系。
1876年,左宗棠率领湘军踏上收复新疆之战的征程,如同一只草原上的狼,他们的目标坚定而坚定。
1877年,上海的电报第一次像一条消息一样,传出了时代的脉搏。
1878年,中国的邮筒在天津、上海、北京、烟台和营口开始试办邮政,如同一只刚刚出生的鸟儿,开始尝试着展翅飞翔。
1879年,琉球群岛那如翡翠般绿色的岛屿被日本染上了新的色彩,而这一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变得黯淡。
1880年,李鸿章奏请成立中国电报总局,如一个新生的婴儿般,这个电报总局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始发出它的声音。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在曾纪泽和沙俄代表的笔下诞生了。虽然中国赔偿了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但是伊犁却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北的大片领土。这是一段历史的伤痕。
1882年,《申报》的新闻专电通过天津到上海的有线电报电路首次发送成功,这是中国新闻电讯稿的第一次亮相。
1883年,法军进攻驻扎越南北部的清军,中法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
1884年,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马尾海战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中国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1885年,《中法新约》在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的手中正式签订,中法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
1886年,重庆的钟声响起,教堂的钟声与城市的喧嚣交织在一起,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变迁。
1887年,《北京条约》在葡萄牙和清政府的笔下签订了。这个条约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进了中国的心脏。
1888年,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巡抚,台湾省正式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890年,江南水师学堂在曾国荃的手中诞生了。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1891年,李鸿章被任命为关东铁路一切事宜的总督办。这是中国铁路建设的第一次尝试。
1892年,清廷发布命令禁止排外刊物,这个命令如同一道历史的锁链,锁住了中国人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