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冬季的开始,所以很多人都是根据立冬来判断冬季有没有开始的。除此之外,每年立冬到来的时候中国很多地区都会开始做好相关的准备,而且中国很多地区都保留着立冬的含义和风俗,所以立冬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做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或者准备其他的立冬食物,以此迎接立冬的到来。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一起简单了解一下立冬的含义和立冬风俗吧!
一、立冬的含义和风俗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冬天来了。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
立冬有什么风俗习惯?
1、北方吃饺子
这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很久的习俗了,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
2、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程式化、固定化、更有普遍性。
3、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准备时令佳品,杀鸡宰羊。
4、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在南方,人们会吃些热量较高、滋阴补阳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
5、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
6、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
二、立冬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就在这个月份。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现在是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准。在公历的11月7、8日。此时,在北半球,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三、关于立冬的风俗习惯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回。过去是个农耕社会答,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吃饺子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养生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好了,大家看完小编介绍的内容之后是不是已经知道立冬的含义以及立冬有哪些风俗了呢?其实中国很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视立冬的,因为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到来,所以立冬到来之前人们都会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并且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在立冬当天准备各种特色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