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一位小伙伴们都是知道的,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有着相当的多的传统节日的呢,即便是在建国之后也是增加了非常多的现代纪念节日,但是对比起于一些我们经常过的传统节日来说,还是这些传统节日印象更加深刻的呢,今天小编也是给大家整理带来了一些有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相信腊八节对于每一名小伙伴们都还是不陌生的吧,那么就一起来简单看看吧。
一、腊八节的来历
1、腊八节,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2、“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3、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而腊八的形成与演变更是源远流长。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腊八这个传统节日还真不来虚的,经历了千年的更迭,可谓古老。
二、腊八节起源于哪里
1、腊八节一开始是中国古代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将佛祖成道的日子也定在了这一天,两个日子重合,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
2、远在上古时代,腊八时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明年可以丰收。先秦时期将这天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这个时候叫腊日或者腊祭。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为了扩大影响力,就将佛祖成道的那一天也定在腊日,两个节日重合,中国道教就在这天祭拜百神,佛教敬奉佛祖,后来渐渐也就融合了。南北朝时期,将这个节日定在腊月初八。
3、因为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力太大,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也是来源于佛教,所以可以说腊八节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佛教节日。传说佛祖在成佛之前,进行了六年苦修,后来顿悟,修行不能依赖于身体的受苦,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进步,所以改变修行方法,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调养好身体之后,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顿悟成佛。
4、后来寺院在佛祖成佛的这一天,也就是腊月初八,效仿牧女做的乳糜,熬粥敬佛。这个行为被天下信仰佛教的信徒们效仿,逐渐形成了熬粥过腊八节的习俗。
三、腊八节故事传说
1、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熬粥充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将那碗粥美其名曰“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段特殊的日子,把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定为“腊八节”,并将自己在监牢里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2、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3、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两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大多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之说。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用以祛疫迎祥。
4、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后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后相沿成俗。
5、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但杯水车薪,他们最终还是饿死在长城脚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好了,那么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腊八节的来历的全部内容了,可以看得到其实有关于腊八节的风俗习惯还是相当的多的哦,并且腊八节的来历本身还是比较鲜为人知的呢,很多大人们也还是没有过了解的哦,今天小编给大家系统的整理出来了这些内容资料,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简单的了解一下的哦,毕竟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些基本的常识还是需要知道一下的呢,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