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许多人都要陆陆续续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而且年底的好日子是比较多的,大家也愿意挑这些黄道吉日举办自己的婚礼,在自己结婚之后的第一个年非常的关键,春节拜年的风俗流传已久,而且因为在这个年头里面,我们需要拜访双方的亲戚,这件事情需要妥善的处理,因为这是考验我们为人处世能力的一种方法,相信许多新婚小夫妻比较焦虑拜年这个事情,想要知道结婚后去不去女方亲戚那里拜年,小编今天想为大家解答的就是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结婚后女方亲戚那要去拜年吗
在结婚后的第1年,很多地方都会让男方跟女方一起回家拜年,顺便也是要给女方的亲戚拜年的,这样子也是为了体现男方那边很重视和尊重女方家庭,这样的话就也免得女方那边的亲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在背后说新人的闲话。
在结婚后除了第1年是要去女方的亲戚那边拜年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只用去女方娘家就可以了。
二、老婆家的亲戚怎么称呼
1.妻亲
妻子的父亲,尊称岳父、泰山、丈人,俗称爸爸
妻子的母亲,尊称岳母、泰水,丈母娘,俗称妈妈
妻子的兄嫂,尊称舅兄,舅嫂,俗称哥、嫂
妻子的姐姐,尊称姨姐,俗称姐姐。
妻子的姐夫,称连襟,当面称姐夫。
妻子的弟弟妹妹,尊称内弟、内妹,当面直呼其名
妻子的侄子 尊称内侄。当面直呼其名
2.母系尊亲属
母亲的父母 称外公、外婆,姥姥、姥爷。
母亲的祖父母 祖外公、祖外婆,老姥爷、老姥姥。
母亲的兄弟及配偶 舅父、舅母,舅舅、舅妈(妗子)。前面要加数字,如大舅、二舅、三妗子。
母亲的姐妹及配偶 姨、姨父,前面加数字,如三姨、四姨夫。
母亲的堂兄弟姐妹 称堂舅、堂姨,见面称名字后面加舅、姨。如建国舅,秀华姨。
母亲的表兄弟姐妹 称表舅、表姨,加数字或者名字。
外公的兄弟及配偶(母亲的叔、伯、婶、大妈) 称姥爷、姥姥,前面加数字。如四姥爷、六姥姥。
外公的姐妹及配偶 (母亲的姑姑、姑父)称姑姥姥、姑老爷。前面加数字。
外婆的兄弟及配偶 称舅姥姥、舅姥爷,前面加数字。
外婆的姐妹及配偶 称姨姥姥、姨姥爷。
舅舅、姨家的子女称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姨的公婆 称表爷、表奶奶。简称爷爷、奶奶。
三、拜年有什么礼仪
1、拜年行礼的方式
拜年的礼仪可是有大学问的。行礼的方式要根据行礼人的身份和受礼人的身份不同而变化,传统拜年礼仪大多分三种:
叩拜
过去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现在在一些地区或者注重传统的家庭,还可能保留有这种礼节。
躬身作揖
俗称“吉拜”,行礼时双手抱拳前举,左手握右手,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拱手礼
多是平辈间的拜年,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但不抱拳,只压手。
在这篇文章之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结婚后女方亲戚那里需不需要去拜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各个地方的风俗传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遵守自己所在城市的风俗习惯,大家也可以询问自己的亲戚以及有了婚姻经验的亲朋好友,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拜年需要注意的一些礼节的信息,大家也可以在实操的过程中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