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是平淡和简单的,所以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结婚就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现代结婚仪式流程和礼仪之后,两个人的生活就趋于平淡了,也就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过日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两个人能够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那么这又是一件喜事。毕竟是第1次当父母,这种喜事也是非常的期待的。那么关于孕妇的产假和规定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介绍一下吧。
一、2024产假多少天2024年新规定
国家法定产假是98天。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产假天数也有所改变。由之前的98天延长至128-158天。如果是居住在广东、甘肃、黑龙江、海南及河南等省份的妈妈们,产假接近6个月,个别地区的妈妈甚至可以休1年。有些地方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二、关于产假相关知识有哪些
1.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3.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4.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5.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凡是符合以上这些关于产假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女职工,应享受自己的工资待遇。同时,任何单位也不得以产假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工资待遇,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企业女职工,如果单位给上了生育保险的,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生育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没有给女职工上生育保险的企业,由企业支付工资。这里说的是基本工资。其他附加工资因各企业经营状况不同,规定不同,是否计发由企业定。
女性是现代社会工作的中坚力量,怀孕生产是人生规划中的一小步,怀孕的时候也依然能够继续工作,用人单位也没有法律依据去剥夺女性工作的权利,降低其工资。符合休产假的女性,应合法享有工资,同时在婚姻关系里,男方也应尽自己的义务,在陪产假照顾女性和孩子。
三、陪产假规定
第一、上海陪产假规定
第二十四条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
第三十三条晚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七天。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
第二、北京陪产假规定
第二十条 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法律上对孩子父亲的所谓“陪产假”是没有规定的,只能休那个晚育奖励假30天。但是男方如果休了晚育奖励假,女方就不能再休了。
第三、广东陪产假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
第四、其他陪产假规定
第四十六条 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职工实行晚婚的,在法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二十天;实行晚育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五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
第二十七条 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
1、在产假期满前领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
2、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3、安排就业、组织劳务输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4、其独生子女优先入托、入园、入学、就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免费;
5、对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发放或者适量增加社会救济金和生活困难补助费;
6、其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后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由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列为社会保障家庭,享受社会救济金等优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2024年产假的天数和注意事项的。其实关于产假,我们国家早就有一些明文的规定,而且各个企业也是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不要感到紧张和不安,如果有违反的企业,大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总之对于怀孕这样的喜事,大家一定要小心和谨慎,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